每個經營者都會遇到經營危機,無論是財務困難、人事風暴、重大客戶流失,還是市場環境突變。未來回來看這篇文章時,我一定會對 2025 年印象最深刻。雖說川普上任之前就有講過關稅相關議題,但實際發生時,突如其來的市場環境變化造成客戶必須減量或是取消訂單時,都會有營運上的危機。面對危機時,我們應該要怎麼做?
危機出現時,一定都會有情緒,可能是挫折或沮喪,可能是憤怒,因為事情變得不可控。然而最忌諱的就是逃避現實或粉飾太平。了解公司的經營困境,才有機會盤點資源,找尋外部協助,想辦法度過難關。
身為經營者,無論危機成因為何,都要有「事情我扛」的決心。我印象有一天我跟我的共同創辦人講了非常非常久的電話,我很直接跟對方說現在市場非常糟糕,我們不能只鑽研技術,我會開始學習找業務,增強業務技能,不能只讓客戶用看的,知道我們技術非常厲害。如果不趕快思考解決方案,的確會讓問題更為嚴重,或是其他人更沒信心,因為在危機時刻,只有有用心經營公司的自己,最清楚公司的情況。
身為高層或是決策層的我們,在這個時刻,越需要主動出擊改變流程。
經營者還要能馬上收集關鍵資訊,找到可以用的任何形式的服務或補貼,讓財務狀況、營運等影響降到最低。前面說了要主動對內(員工、股東等)說明現況,對外也要跟客戶說明衝擊是什麼,可能的解決方案跟執行步驟大概有哪些。主動勝過於被動,主動才能更有掌握方向。
公司順利時,都很好運作,但是難就難在不可能一直都順利經營,危機時的處理,無論解決方案的好或壞,都要嘗試並且調整。